close

《私家偵探》

《私家偵探》

紀蔚然

2011

 

  大一新生活的重頭戲其中一項就是要請教學長姊修課經驗,事先下載好選課系統,將開課的資訊琢磨著如何排班,終於開放選課那一刻才搶到好老師的課(十年前也是有混水摸魚的老師們,跟現在的學校們都一樣,這點還沒跟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或「教育已經不一樣」連線更新)。除了要修大一英文以外,還要一個英文選修。國文系的選項好像就二選一,有一個老師是學長姊口中的阿混,而另一個聽說是新來的老師——紀蔚然,沒有學長姊上過她(我從選課系統裡看到名字,一直以為是她;在此我並非有意製造雙關曖昧……)的課。直到上課那天,才看見老師的樣貌——嘴圈和下巴滿滿鬍鬚加地中海髮型的性格中年男子(性格的不只是外表、還有性格也性格)!

  上課選讀的英文戲劇內容我一概不記得了,以前高中時英文不好(數理、地理、歷史也不喜歡;背了中學六年的教科書,唯一目的大概就是要訓練學生失去學習的好奇心吧),幸運地進了「國文系」(我剛好會使用中文,以為這樣就具備了必要條件)就把其他領域通通放進資源回收桶清空了!倒是印象深刻老師上課分享的個人趣事和課堂事件:

一、特教系一些學生愛講話被老師制止後不見改善,老師勃然大怒當下就宣布當掉他們;於是乎沒有了上課的心情,解散我們提早下課,當時我的心情可說是被嚇到的恐慌大於不用上課的驚喜(這很難得,畢竟我從學生時代一直後來到在學校服務,最期待的就是放假);也許我就是這個時候被老師的率性灑脫深深吸引的吧(還是心底期盼已久的幻想實現了,視老師為知己啊)!

二、老師為何從政大「餐廳電視雞腿事件」來到師大(後來又轉戰臺大,真假虛實話說從頭刊於《中國時報‧人間副刊‧三少四壯集‧2004.10.04》後來集結成散文集收錄在《終於直起來‧輯四‧無奇不有‧轉學狂想》2005

  從一九九一年回國任教到現在,十三年內換了三所大學校,也算是記錄。不明就裡的朋友常問我為何異動如此頻仍,我總是懶得據實以告,一逕胡謅瞎編,誑騙交代了事。畢竟,虛構的比真實有趣多多。

  我為什麼離開A大?都是電視害的。我本來在A大混得尚可,沒有理由換學校。不料有一天,不幸的一天,我走進學校的自助餐廳,才剛要拿菜就覺得氣氛詭怪。所有在裡面吃飯的學生沒有人講話、沒有人咀嚼,每個都好像僵住了,嘴巴像白痴似地微微張開。我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,仔細一瞧才知道每個食客的眼睛都死盯著架高的電視螢幕。

  那時是中午,正上演台語劇。螢幕上的男主角哀痛欲絕,邊哭邊打著醫院的牆面,連聲說著:「我不要活了!我不要活了!」許是中午檔的戲劇節目,預算較低,男演員搥打牆面的時候,那堵牆也跟著一起搖晃,加上他灑狗血的演技,真是劇力萬鈞。連我這種冷血動物都受到感動,眼角的淚水漸漸集合成珠,就在淚珠即將成串流下之際,螢幕突然出現男主角的媽媽C她問兒子:「醫生安怎講?」男演員用最悲慘的哭調回答:「媽!我不要活了!醫生講阿珠不能生啦!」看到這裡,我本欲滴下的淚珠頓時回收,不小心滑下臉頰的也被怒火蒸發,心想:「媽的,什麼年代了,太太不能生還需要哭得死去活來!」也不知道為什麼,我突然怒吼一聲:「恁娘的,你就去死吧!」給我這麼一叫,滿場臉頰濕透的學生全都回神,轉過頭來用最惡毒的眼神看著我。先是一個學生發難,用豬腳丟我,漸漸有人跟進,到最後全部的人像暴民似地用米菜排骨雞腿砸我,差一點沒被食物淹死。之後,願意選修我課的人數劇減,走在校園也被指指點點,於是第二年我就逃竄到B大了。

  到了B大,一切安好,因為我刻意避開設有電視的餐廳。但是B大是個奇怪的學校(一個叫Normal的大學怎會正常呢?),大半的學生都立志要當老師,問他們為何,所得的答案不出「比較安定」四字。才二十出頭就冀求苟安,聽了令人沮喪。這裡的學生上課很愛睡覺,但醒著的時候對老師很有禮貌。有一次步入校園,迎面走來一位正在吃雪糕的同學。四目交鋒之際,他的反應令我錯愕:一隻手將雪糕藏在身後,另一隻手摀住嘴巴,一副做錯事被活逮的模樣。我看了很不耐煩,決定捉弄他:「誰准你邊走邊吃的?雪糕交出來,給老師吃!」

  B大學生最奇怪的莫過於下意識以為老師只能出現在教室或校園,因此當他們在別處撞見我時,總會滿布驚愕地問道:「老師!你怎麼在這裡?」好像我離開學校得向他們報備,好像老師不用吃飯上廁所似的。為了不想再三被學生盤查,我只好在課堂宣布:「各位同學,老師也有自由,以後不論在哪裡看到我,請不要問我為什麼在那裡,除非那個場所是賓館或酒廊。」一位女同學舉手詰問:「為什麼賓館和酒廊就可以?」我只好告訴她:「相信我,如果在那種場合,你會假裝不認識我,我也會假裝不認識你。」一位反應快的同學插嘴道:「除非你們兩個是一起去的。」 為了匡正B大學生太乖的校風,我獨立推動學運,與學生約定:大家見面時以V字形打招呼,代表「頹廢」。就在「頹廢學運」即將蔚為風尚時,我被一狀告到校長室。校長在他很正常的辦公室問我:「選舉期間,你怎麼可以在校園裡公然拉票?」我說:「校長,您誤會了,這個手勢不是要大家選二號,V字形其實是代表『頹廢』。」聽完,校長更為光火,說:「我們是Normal University,怎可倡導頹廢?」事後,同學再也不敢跟我做V的手勢,我越待越覺沒趣,只好再度走人。

  我轉到C大才一年多,還沒機會出糗,因此目前無事。不過,相信我,給我一點時間。

《終於直起來》

三、老師拍過的唯一一部電影《我的美麗與哀愁》為了藝術與逼真奉獻卻被對戲的女主角劉若英假戲(假戲真做詳細刊於《中國時報‧人間副刊‧三少四壯集‧2005.02.03》後來集結成散文集收錄在《終於直起來‧輯四‧無奇不有‧人家我們有嘴對嘴》2005

  或許是因為長相和造形的關係,加上在戲劇圈小有名氣,我自一九九六年後就和電影和電視結下不解之緣。

從嚴視之,我不是塊演戲的料。輔仁英文系研究所時,我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英文版的〈愚公移山〉。事後自我評估:編劇尚可,導演平平,演戲奇爛。我的演技與臺灣靂霹火系列同屬裝腔作勢型,該哭該笑、該低調該激昂我都會,只可惜內在空空如也。唯獨比偶像劇演員強的是中氣十足,講話不露風,口齒還算清晰。然而,我有一個致命傷:戲演到一半時我會突然抽離,當下意識到「我正在演戲」。如此一來,我的偽裝完全瓦解,該哭的時候笑,該激昂的時候低調。職是之故,〈愚公移山〉之後,我已甚少接演舞台劇了。

  反諷的是,舞台劇退居編劇之後,反意外飛來演電影和電視的機會。最難忘的一次是參與陳國富執導之《我的美麗與哀愁》的演出。那次演出狀況頻仍,終於讓我知道除了意識抽離導致笑場以外,我還有別的毛病:上了年紀後,大段的台詞背不起來。有一場戲,飾女主角的劉若英在「為我自殺」獲救後躺在病床,趕來探望的我坐在她床沿向她懺悔。算算台詞不過七八句,偏偏我這個即興奇才每講一次台詞就變一個樣。那場戲總共拍了六次,第一次台詞幾乎一字不差但情緒不對,只好one more take。接下來幾次情緒漸入佳境,可惜好不容易背全的台詞急速崩解,不是前後顛倒就是落句改詞。那場戲結束後,連導演都不得不佩服我:「你真行,拍了六個take,台詞沒有一次一樣。」

  最令我遺憾的是接下來一場激情戲。依劇本要求,劉若英從昏迷中醒來看到我就坐在她床沿,兩人沒講幾句便一時激動擁吻起來。起初幾次兩人裝模作樣,全被導演一一抓包,我們只會胡亂耳鬢廝磨一陣,卻不敢直接嘴對嘴,怎麼看怎麼不像一對論及同居的親密愛人。幾個take不行後,導演把我和劉若英叫到一旁訓話:「太陽要下山了,工作人員也累了,你們兩個到底怎樣嘛?」劉若英率先篤定地說:「我可以。」輸人不輸陣,我也硬著頭皮說:「我可以。」

  好!再來一次!這一次,我暗下決心要來真的。果然,一次OK,導演對結果非常滿意。但其實他誤會了。當時,為了藝術與逼真,我真的卯起來嘴對嘴,但劉若英卻陡然錯愕而奮力躲閃。由於攝影機以俯瞰視野拍攝,在monitor裡完全不見「內幕」,只見兩顆頭顱左搖右晃,好不激情。收工前,我跟導演說:「應該再來一次。」導演不解我願為電影奉獻的精神,笑謔地對我說:「你想得美!」

  之後,大家都知道結果了:劉若英片約不斷,還屢屢獲獎,而我只能回到教書的崗位。

  那場戲帶給我很深的遺憾,因為我事後夢見過劉若英。

  夢境裡,我正在師大教大一英文。當我無力地唸誦著毫無養分的課本「Thisis a book. The book is on the desk. The desk is in the room.」時,我瞥見不遠處有一群人正借用校園拍片,而男女主角竟是劉若英和秦漢。她見著我,掩不住的愉悅驕傲之情,像朵雲般優雅地往我這飄移,來到教室窗前,對我說:「我和秦漢正在拍《南京大屠殺》喔,而且,告訴你,我們這一次有嘴對嘴呢!」

  就在那一剎那,我氣得醒了過來。

 四、老師分享當時的舞台劇本創作《無可奉告》,聽老師錄了一段沒有重點、沒有內容的廣播節目兼批判現代人的手機無聊對話(那時紀伯大概沒用網路的BBS和MSN,不然他一定受不了)

  下學期雅禎也修紀伯(已經忘了是上課老師說過,還是之後學生一起這樣稱呼老師,抑或是跟著臺大戲劇系的學長喊老師紀伯?)的課,2001.05誠品敦南演出時我第一次自己買票(升大學的暑假開始打工,之後家教、兼課來換取學雜生活費)看舞台劇。因為一整個學期老師在課堂的(有意識和下意識的)創作分享,讓我覺得對這齣戲好有熟悉感,給了我對於舞台劇(自以為)的觀賞信心,也因此開啟了看戲買節目單、劇本的習慣;影響更深的是,我從此變成了紀伯的忠實觀讀者,難得喜歡一位作者看了一半以上的著作和劇作,而且還珍藏其作品。一天發現《中國時報‧人間副刊‧三少四壯集》由他寫專欄時很開心地跟愛看報紙副刊的媽咪回味上課趣事。

《無可奉告》

五、不要被老師的外表和課堂事件一之摘要嚇到了,他絕對是和面惡心善的代表人物。大一一個學期英文戲劇選讀的內容我完全都不記得,當時也沒有對英文認真下功夫準備學期考試,謝謝老師對選擇中文逃避英文的我網開一面(整理撰寫時發現一篇也是紀伯學生的課堂筆記:我的教室是動物園,話說我以前也常在課堂上吃東西:早上的課吃水果、早餐配豆漿、牛奶,起床衝出門抓了媽咪愛心的豐盛的早餐在下課十分鐘是吃不完的;中午前後的課吃午餐,因為午休時間不是校隊練習時間或修輔系的課,就窩回宿舍床上補眠;下午還有午茶時光啊)


    (引文頗長之終於要進入主題了)今年準備衝書展前的蒐集資料發現2012「台北國際書展大獎」小說類榜上有紀伯這本新書《私家偵探》,市圖也有書(雖然是還屬於不能流通的新書);也才發現早就在去年底得到2011開卷好書獎(可見我多久沒看報紙了……中時開卷Book Vide有一段紀伯和溫昇豪的對戲,如果喜歡自己看書的朋友建議看完書再看2011開卷好書BV:私家偵探(紀蔚然X溫昇豪):可以看到紀伯本尊,十幾年前和現在的造型一樣,感覺紀伯都沒變老,我還暗自覺得紀伯的下巴似乎又消瘦了些;可惜影片和書還是有落差:挑全書最後的段落很爆雷、也沒有光頭演出),也才發現紀伯著有電影腳本《絕地反擊》《自由門神》、動畫片《紅孩兒:決戰火燄山》、戲劇專論《現代戲劇敘事觀:建構與解構》,散文集《誤解莎士比亞》等我竟然沒有持續追蹤……

  

  看這本書時,一邊讓熟悉感引著我(主角設定實在太像本人了,一時讓我虛實難分),而且紀伯精準的文字用語一向深深吸引著我(看了第一場戲之後,還外帶了劇本回來回味),這本書還善用了閩南語方言,帶出生活口語充滿熟悉感的生動。紀伯幽默的自嘲玩笑(讓我常常不禁噗嗤一笑高聲呼喊:「對,沒錯!紀伯就是……」)帶過婚姻、中年危機、創作瓶頸、麻將桌友兼菸酒肉朋友、情慾、焦慮恐慌與無警覺的對比、失去自我與防衛、禿頭、上課時情緒控管有問題(哈哈!請參照課堂事件一之摘要);還調侃了監視產業、杏壇、密集水泥住宅、警界、臺北交通狀況、臺北的區域性、臺灣人的韌性、宗教家、道德家、心理醫師、殯葬業、哲學、臺灣的衝動行犯罪(金錢、感情、宿怨)、英文補教市場的吸金術、壞藝術美感、賓館產業、老少配外籍配偶的老男人不安全感、電腦網路虛擬身分、流氓恐嚇誓言語、媽媽的聯絡網路、電影恐怖片、健保財務狀況與漏洞、杏林、冒牌研究生、劇場界、臺灣人愛看票房賣座劇場、連續殺人犯和美英日的束縛、新聞媒體、律師名嘴兼演員、自以為通領域專家的名嘴、網路暴民、影劇特殊造型、司法制度、偽宗教、軍界等。

  書中令我驚奇的是紀伯使用植物、William ShakespeareHamlet、和佛教等融入,還有讓我感動的〈一天吃了兩大碗公豬腳麵線〉的親情和友情雙重加溫!紀伯在採訪中談到:「我忘了提醒印刻出版社,我不要目錄,希望讀者自己推理。第一章標題是一個字,第二章是兩個字,到第十八章就是十八個字……,這是什麼意思?就是吳誠寫這本書的時候,對稱強迫症還在。」好注重細心的紀伯作家啊!沒想到書印出來的目次還形成了文字視覺「>」排版效果,反倒更吸引人注意。書前引用了François RabelaisLa vie de Gargantua et de Pantagruel《巨人傳》,好,列入閱讀書單吧(好像看不到盡頭了耶)!。

 

相關介紹:

1. 採訪:

(1)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.06第94期 我的偽自傳,一場驅魔儀式 楊照vs.紀蔚然對談,劉思坊記錄整理(頁66-70+72-76)

(2)臺灣第一本偵探小說 紀蔚然到底想殺誰?

2. 新書會記錄:[活動紀錄]《私家偵探》破案調查會暨簽書會

3. 閱讀分享:

(1)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.06第94期 台灣特有種偵探——紀蔚然 李維菁(頁54-59)

(2)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.06第94期 穿街踏巷求一探——談紀蔚然的《私家偵探》 既晴(頁60-63)

(3)聯合報2011.09.03聯合副刊D3周末書房 臺灣味新推理 鴻鴻

(4)讀紀蔚然《私家偵探》

 

arrow
arrow

    姜佩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